马凯副总理致郑欣淼会长的信
欣淼同志:
七月十七日见面时,您谈及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希望我能以诗助兴。我当时没有允诺,因为事务缠身,心有旁骛。您走后,我又想了想,中华诗词事业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感慨良多,又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试一试吧!
上世纪初叶,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华诗词曾被当作“旧文学”遭到排斥。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就连大诗人柳亚子先生也不无感叹地说:“再过五十年,是不见得有人再做旧诗了”(1942年8月《新诗与旧诗》)。然而,七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华诗词没有“沉没”,经过曲折,从复苏走向复兴,形势喜人。近年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书局)、光明日报、中国移动、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两次“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奖赛,都是以亿为计的群众参与,以万为计的诗作问世,其中不乏好诗好词,就是明证。这是中华诗词这种大美诗体具有无穷内在魅力的历史必然。毛泽东同志的宏伟诗篇,在近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为中华诗词事业的复苏繁荣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当下,喜爱中华诗词的人越来越多,创作队伍越来越大,确有“山花烂漫”之势,眼睛为之一亮,着实喜人。这是继承、发展和繁荣中华诗词事业的雄厚群众基础。在巩固和发展“普及”成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一个时代总要有一批又一批记录这个时代特征和反映这个时代人民心声的、能够“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精品乃至经典。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是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瘸一不远。我们共同期待着!
有感于上,作为中华诗词的“票友”,为中华诗词学会四代会召开,凑为一首,聊以助兴。如次:
七 律
——写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大地春回盼未迟,唐松宋柏又新枝。
随心日月弦中起,信手风云笔下驰。
骚客曾忧无续曲,吟坛应幸有雄诗。
山花烂漫人开眼,更待惊天泣雨时。
预祝大会成功!
马 凯
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