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楹联精选》序
叶子彤
楹联,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这一独特的文学体式,源远流长,其熔诗词、书法、哲学、科技、思想、文化与社会民俗于一炉,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经久不谢的奇葩。
楹联所展现的魅力,凝聚着汉字的优殊特征,尝汲取诗经之对偶式范、诸子百家之伦理学养、辞赋之修辞藻采、骈词之对仗声律、近体诗之文格品章、以及书法之韵法意态,可谓集意形相谐之妙,收雅致同趣之效。
衡尺楹联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形式灵活,文字精炼,既可绘景抒情,叙事写意,又能褒扬贬责,慰勉期愿。鉴此,千余年来,楹联流传甚广,域内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寺庙观宇、亭塔楼堂无处不在;民间世情时事、节气时令、喜庆婚寿亦无时不在。楹联之群众性、实用性、时代性,乃其它任何文学艺术所不可比拟。且随时代迈进,楹联越来越显示出盎然生机与活力。
楹联发展的实践,再一次生动地告诉人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继承、弘扬包括楹联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楹联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天下之大势。张脉峰和刘太品先生精心编著的《百年楹联精选》付梓,可谓顺势而为,兴联之作也。
《百年楹联精选》较全面地收集、整理、兼收并蓄近百年来优秀楹联家、楹联爱好者及其数千副精品力作,立意高雅、内涵丰富、思维广阔、对仗严谨,集中展示了当代楹联文化发展成就,具有可观的学术、史料、鉴赏、实用价值。通览之,不仅可以饱赏诗情画意之美、史经学识之博,而且可以领悟楹联创作之道、融会贯通之趣。毋庸置疑,它将有益于人们系统地探索楹联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时代脉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普及楹联的基本知识与创作艺术,更好地继承、弘扬楹联文化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嗟乎,人之有联,犹国之有史。联以抒性情,史以纪兴替,其意虽殊,其义则一。愿吾辈皆为楹联文化之繁荣,俱尽“承传旧学、启发新知”之责。临窗絮语,以贺《百年楹联精选》出版,更寄厚望于未来。是为序。
乙未冬至于北京澹月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