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   艺术

楹联网

www.yinglian.org.cn

最新最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电邮:203194828@qq.com

热线:13001024648

QQ: 203194828

艺术
 
赵 卡:一脉文峰,笔健辞高——张脉峰诗词作品赏读
 发布时间:2015/12/5 浏览次数:3089

一脉文峰,笔健辞高

——张脉峰诗词作品赏读

 

赵  卡

 

 

我最早神交的张脉峰是写现代诗的,他的诗有温度却又坚执,既谦和更具力量,在当代诗坛自有一席之地。直至我见了他的面之后才得知,他已是横跨诗界、书画界、出版界的才子型多面手了,而且在各个领域都建树不凡。关于他的现代诗、书画、出版限于篇幅我就不谈了,我想特别谈谈我对张脉峰古体诗词作品的认识。因为在此之前,我对今人作古诗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把个人的偏见转为时代的偏见,由此可见今人有很多时候人格上存在的障碍;还是张脉峰耐着性子和我讲了今人作古诗的意义,我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竭力脱掉个人偏见,重窥中国古典诗词之美。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强大诗教传统的国度,诗经、楚辞、汉大赋、汉乐府、汉魏六朝辞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古典诗词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诗歌不一样,既是教化人伦和陶冶情感的载体,也是进阶取仕的捷径之一,和现当代的新诗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典诗词的世俗化传播史表明,诗词是被用来流传的,而不是神化或圣化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就是说,即使在古代,诗都有歌的特征,所谓的世俗化就是诗歌如何转化为日常口语,在不用解释的情况下,哪怕穷街陋巷的老妪也能听懂。

不必讳言,中国新诗的传统自胡适始来自欧美的翻译文本,比起讲究句有定字、字有定韵的中国古典的格律性,则以自由为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语言并不依赖于文字的排列。所以,我对张脉峰在两种文体间的从容不迫的穿行甚是钦佩,他不仅有着古典诗人的情怀,更重要的是他还有种神奇的完美结合两者的能力。

张脉峰的诗词,尤其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寓诗情于山水名胜间,抒感怀于声调韵律里,这也是中国古典诗人的主要特点。如《神农谷之夏》:

 

薄雾凝山谷,罗霄景色幽。

鹰飘杉影外,蝶落板桥头。

珠练崖前挂,斜阳梦里收。

一番新雨后,飞鸟去还留。

 

这首诗排列了几个非常优美动人的意象,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读这样的诗,我们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这赞叹不仅仅是为了享受意象本身的优美,更重要的我们领略了张脉峰的诗写方式,他的鲜明节奏,顿挫的语气,词的位置、字的巧妙,意境的高远。甚至我都要建议神农谷管理区应该把《神农谷之夏》的版权买下来,刻在醒目的地方,其传播作用绝对大于平常的硬广告。游记式的风景诗最忌地域偏见,这也是诗人较量人格标准的地方,或者说,诗人是否只偏爱名山大川而忽视草野村庄,令人欣慰的是,张脉峰不止赞叹“风流百载过千帆”的“东坡赤壁”,“绝胜风光眼底收”的“江心屿”,“如椽石笔意冲天”的“花垣文笔峰”等,也对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发出了如醉如痴的心声,他在一首题为《婺源油菜花》的令人心醉的诗中写道:

 

最美江西油菜花,满坡杜宇吻新茶。

白墙黛瓦春光浅,快到山边安个家。

 

“白墙黛瓦春光浅”这一句尤为出彩,作者似乎很轻巧的用“白”“黛”“浅”三个字就把一个层层色染的美丽村庄写绝了,写活了,写鲜艳了,这就是张脉峰的能力,他根本不用华丽词藻。

咏物诗因太过具象,对诗人的要求也更高,诗中最好声色香味格俱全,故词藻的繁复能使作者不遗余力地搬运,以求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张脉峰的咏物诗里我认为《柿子树》和《辣椒花》为最佳,这种既缺华美之物象又无瑰丽之色泽的乡野之植,一般诗人不屑为之,但张脉峰却情有独钟,他写的《柿子树》给人一种孤瘦沧桑之感:

 

半山岗上起新枝,岁月消磨孤影痴。

一阵秋风霜吻后,满身尽是艳阳姿。

 

“消磨”“霜吻”词汇特殊,效果特别,写尽了柿子树的这种孤绝的命运姿态;同样在他的《辣椒花》里,张脉峰赋予辣椒花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以精美而质朴的描摹,诗句内敛,意蕴深厚,传达出了一种难得的品质:

 

浅白轻紫淡梳妆,寂寞春深过小窗。

无意繁花添彩锦,低头照影敛秋光。

 

诗歌的功用之微,不仅是新诗遭遇的普遍境遇,其实古诗何尝不是,李白狂放杜甫深沉,已达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却也常常兴叹时运不济。所以,应制、酬答、投赠这类有固定主题和对象的诗文,成了古典诗词里的一种常态。唐代的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分析,“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也许切中了这类诗的要害。但即便如此,诗人们依然把这类诗当作自己的长项,比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滕王阁序》,鲁迅《赠日本歌人》等,张脉峰也不例外。我认为他的应制、酬答、投赠诗就是世俗化的一种表现,看似赠答个人,实则赠答个人反倒具有公共性。由此看来,诗歌的世俗化表现也可以说是诗歌公共性的特征。比如这首《聂绀弩诗词奖评选有感》,化陈辞为新语,写出了一种时间感:

 

两句三年费苦辛,沧桑岁月铸诗魂。

荆门翘首春来早,千里驱驰作啸吟。

 

而《卜算子·忆儿时春节》则“糖果又花生”“穿上新衣对镜瞧”“一起玩花炮”几句就把儿时过春节的气氛烘托了起来,口语化的表达是其一大特色,活泼、顽皮的小儿跃然纸上,给人以淋漓之感,有何奥妙,实乃因诗人对童年人生怀着深深的眷恋:

 

糖果又花生,眼望除夕到。穿上新衣对镜瞧,正是儿年少。  小伙伴来邀,村口鸡犬闹。快把灯笼点起来,一起玩花炮。

 

感咏书怀诗是张脉峰着墨最多的地方,总体上看,张脉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他的诗章具有色彩、线条等绘画形式美的特质,在遣词造境上也有很多绝妙之处,但他一般不运用华艳词藻,也绝不写高蹈独异之态;在我的印象中,张脉峰为人不仅有谦和厚道之德,又有儒雅侠气之风,像杜牧《李长吉歌诗叙》里说的那种“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他是不为的。

张脉峰的《甲午迎春》写于2014年1月5日,如今读来依然感到作者神清气爽笔力雄健,在一种及时行乐的情景中难得保持了一份清醒,运用如“良骥”“美酒”“鹅黄”“逸兴”“裁梦”“敲诗”“抱寒”“雅韵”这么多词藻,却又令人不觉堆砌、累赘,只觉五彩缤纷,人生值得享受:

 

良骥呼来斟美酒,遥闻新蕊吐鹅黄。

深情协奏知音调,逸兴高吟品律章。

裁梦曾嫌三夏短,敲诗亦盼五更长。

抱寒独秀思千载,雅韵催花一树香。

 

《感悟》这首诗应该是张脉峰被传送最多的一首,他直抒胸臆,几乎不饰修辞,敢于歌颂个人内心里的真实感受,他紧扣“英雄好汉”这个中心词,仗义一直延伸到北京城(京门),“立马长城观浪潮”进一步的升华,赋予了《感悟》的文武成就的意义和强健宽阔的意志,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我注意到了这首诗的语言的通俗性,所以它太适合朗诵了,常使人有共鸣之感:

 

记得当时年纪小,英雄好汉作风标。

常怀水泊梁山事,梦断寒光明月邀。

孔府研书三百卷,红楼品茗五更调。

京门仗义行天下,立马长城观浪潮。

 

限于本人对古典诗词本身魅力的迟钝感觉,张脉峰还有很多诗词我读过却只能沉醉其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妙,在技术上他虽熟悉使用形容、夸张、借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但更长于渲染欢乐(悲伤)气氛,犹鼓声宏亮如闻,效果性极强。我对张脉峰的诗词的初步认识,就是他的诗简约的不需要解释,但你不可否认其中的奥妙大有文章,他的诗其实一直是清新隽永的,绝不滞涩晦暗,其独树一帜的笔健辞高值得人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