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   风采

楹联网

www.yinglian.org.cn

最新最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电邮:203194828@qq.com

热线:13001024648

QQ: 203194828

风采
 
滕万林:“改字联”的署名权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5 浏览次数:2886

“改字联”的署名权问题

滕万林

在对联的写作中,历来有“套用”手法。套用得好,在借鉴原作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改作翻新,而成为具有新意新境的新作,自应归于创作。集句和改字,是"套用"的两个常用手法。本文不谈集句,只谈改字。

改字,往往是指把他人的原句略作改动而成为一副新联,而意境却雷同原句(原作)。在习惯上,人们也把它看做是一种创作,于是,出现了一副对联有多个作者的现象。

下面,试举苏渊雷主编的《绝妙好联赏析辞典》题赠类中的一副“佚名述志”联为例。联曰: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辞典说,此联出自《幽窗小记》(应是《小窗幽记》)。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查陈继儒的《小窗幽记》里的原联,是这样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它和洪应明《菜根潭》中所写的一联倒是一样的。现在一般都认为,这副对联是比陈继儒年长的洪应明写的。所以,把它看作“佚名述志”联,是不确切的。至于,是不是陈继儒抄袭洪应明?这就很难说,因为我国古代只有句逗符号,而无现代的有引号的标点符号,陈可能是在引用洪的这副对联,构成一篇小品文。

洪的这副对联,表达了对自身的荣与辱、去与留的恬然超脱的襟怀,加之对仗工整,确是一副绝妙好联!它除了被陈继儒引用之外,常被后人改字成联。试看:

一、梁启超的改字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

2010年2月17日《书法导报》中的一篇文章,在评析蒋瑾琦《苏东坡放棹荆溪咏楚颂及其版本》一文时,说是“梁启超之联。”

二、刘海粟的改字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刘在1979年应顾“平旦同志嘱书旧句。”而顾在《对联欣赏》一书中说它是“刘海粟先生自撰联。”以后出版的《古今名联、巧对、楹帖佳话》和《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等书,都说是刘海粟所撰。

三、钱君匋的改字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残花放;

去留无意,任天际云卷云舒。

此联见《20世纪名家楹联墨迹大观》。钱的落款是说“八十一岁书于抱华精舍。”而编者也把它当作是钱所撰。

就梁、刘、钱三人所作的改字联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立意和作法都没有突破或超出洪的原联。因此,把此联的撰写权也归于梁、刘、钱三人,难免有侵权之嫌。洪应明已久归道山,不能起地下而申辩之!但今人岂可随意摆布他?这种不顾事实,畏上畏老的作法,显然与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其实,改联人何尝以撰联人自居呢?梁的改联,如何落款的情况不清楚。刘在落款中明明写道:“平旦同志嘱书旧句." "  旧句”和“旧作”不一样。“旧句”并非就是自己的“旧作”。钱在这幅改字联的款落中也只说“书于抱华精舍。”而没有说是自己撰书的。作为大艺术家的刘、钱,对艺术的创新与改写的分别是心中有数的,所以落款也是很有分寸的。改联者既然有自知之明,评联者又何苦一味抬轿子呢!

我们知道,在诗的写作中有个“一字师”的传统。据《唐诗纪事》记载,唐朝诗僧齐己,一次写了一首《早梅》诗,拿去请他的诗友郑谷评阅。郑看了极口称赞,同时又指出第二联中的“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表佩服,就把”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郑谷的一字之改,使得这首诗紧扣了诗题,使得一句普通的诗句变成了警句,作用可谓大矣!这个故事留传千余年,其后在诗坛上,这种“一字师”的例子迭出不穷,其诗作的署名皆为原作者,而非改诗者。这是个好传统哦!看来,这在对待“改字联”的署名这个问题上,是值得借鉴的。

再说 ,如今还有个著作权的法规,其中就有个署名权的问题。署名不当,是违反著作权法的,是要吃官司的。当然,改联者无过,过在抬轿子的人们。分析起来,这大概也是国人一向重虚情、轻法制的习惯所带来的一个后遗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