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   艺术

楹联网

www.yinglian.org.cn

最新最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电邮:203194828@qq.com

热线:13001024648

QQ: 203194828

艺术
 
袁燕群:楹联创作要把好“六道关”
 发布时间:2015/12/5 浏览次数:3107

 

楹联创作要把好“六道关”

袁燕群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三大特点。它作为最实用、最便捷、最通俗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当今楹联文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鼎盛的时期,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楹联组织如雨后春笋,创作队伍浩浩荡荡,楹联赛事此起彼伏,楹联作品铺天盖地。近几年中,全国性的征联活动每年都有几百次,楹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到了春节,遍布大街小巷的楹联,更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一种迎春接福的必需品。由此可见:楹联创作,大有作为!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因此中华楹联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和春天。作为一个楹联爱好者,要抓住这个机遇,拥抱这个春天,积极投身到楹联创作活动中去,努力创作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楹联作品,为发展、繁荣楹联文化作出较大的贡献。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楹联作品呢?总结自己近几年来楹联创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楹联创作应把好“六道关”。

 

一、选题关

 

文之有题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规矩。大凡文艺作品都有题,即题目,楹联也不例外。但是,楹联题目是有别于其它文体的,它既不是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也不是事件的喧染和强调,而是对应用场所、人物或时间的锁定,这是由楹联的实用性所决定的。如果楹联作品没有题目,光有两行文字,只能称为半成品,它会给人们阅读、理解、欣赏造成障碍。没有题目的楹联,写得再好,都会像一位美女没有眼睛、一方胜地没有景点一样,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楹联创作,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应对楹联征集活动——某地、某单位或某人征联。当我们得到一则征联消息时,动笔撰联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阅、理解、掌握征联方给出的主题及相关要求。一次征联活动,通常征联方都会给出一个主题,有的还会围绕主题给出几个副题。在搞清楚征联主、副题后,再选择撰联题目。

选择撰联题目,一定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针对性要强。只有一个主题的征联可以不写题目,如某地庆祝建党90周年征联,这就是题目,所撰楹联就不必再写题目了。如果是一个主题下有几个副题,就一定要针对性地写清楚题目。例如,某学校庆祝建校100周年征联,该校除征集庆祝建校100周年主会场楹联之外,又列出了校门、体育馆、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等多个附加征联题目;号称“泉城”的济南市名泉楹联征集活动,列出的征联名泉达72个之多。写这种楹联就一定要写清楚具体场所的名称,以便“对号入座”,收到“名正言顺”的效果,甚至为争上奖榜找到位置。二是可能性要大。这是楹联创作的“条件原则”。一副楹联的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所谓主观条件,是指撰联者的知识结构、写作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对撰联题目的理解程度等;所谓客观条件,是指楹联题目涉及的资料、可供撰联的时间等。条件充分,撰联成功的可能性大就写,否则就弃之。只有遵循选题原则,才能写出较好的联稿。我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有奖征集旅游景点楹联活动中,因为坚持原则,对征联方提供的10个征联景点只选了三个景点并各撰了一副楹联,结果其中一副“姑鲁产蛋崖景区:千古奇观,石壁悬崖能产蛋;一方胜境,神工鬼斧共雕图”获得一等奖,一副“怎雷生态博物馆:山上梯田,寨里吊楼,古老怎雷兴水族;地头秀草,空中灵鸟,和谐生态悦人心”获得三等奖。为自己后来选题撰联提供了借鉴。

 

二、立意关

 

所谓“意”,就是作品的意义。立意,就是明确地树立作品的中心思想,它体现作者思想境界的深度和广度。立意高远的作品能鼓舞当世,警示来者,给人以启迪和思索。具有扎实群众基础的楹联作品尤其如此。特别是影响广泛的公共场所楹联、流传长久的名胜景点楹联,在意蕴上自然要有更高的要求。楹联的立意,必须努力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一要意义深刻。楹联是集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于一身的常用文体,对教育人、影响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撰写楹联,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反映人民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活动,反映人民追求社会和谐的高尚情操,写出格调高雅的楹联作品来,让人一见钟情。例如,我为山西福彩“喜迎新春,添福添彩”春联征集活动写的楹联:“举美德,献爱心,同襄华夏添光彩;筹善款,兴公益,乐为人民谋幸福”,在倡导美德、爱心,鼓励筹集善款、支持公益方面下工夫,对宣传福利彩票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因此被评为“最后选中的作品”。写作楹联,绝不能带着病痛的心理去写,以免写出格调低下的作品,让人看而生厌。

二要意境高远宽阔。楹联意境是楹联作品中,由对物象(审美物象)的具体描写及其所暗示的广阔深邃的艺术空间、含蓄蕴藉的丰富情思所构成的艺术境界,是由特定的审美物象规范指引而形成的能够诱发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事物仔细观察,捕捉到美妙的画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然后将感情色彩融于其中,用精当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幅画面,做到情景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高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与丰富的想象空间。撰写楹联,要面向崇高的人类文明境界,足循长远的中华文化渊源,伸长脑筋,睁大眼睛,尽量选取大自然中广博、雄伟、奇美的景物,社会生活中高尚、纯粹、先进的人物,经济建设中新鲜、繁荣、突出的事物,用文字把相关物象组合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我在湖北丹江口市首届“静乐杯”征联大赛中的二等奖作品:“政策启宏图,催天池布锦、太岳镶金,壮丽水都,生态迎来新境界;民心增活力,促物质开花、精神结果,和谐名市,文明踏上大台阶”,大赛评委会对此联的点评是:“有气势,且工整,时代气息浓。对联同诗词一样,以形象语言取胜,方能营造意境。”由此可见,此联是因为意境较高而获奖的。

 

三、谋篇布局关

 

在楹联创作中,立意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这是重要的艺术构思阶段,也是完成作品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把收集到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楹联作品。楹联的谋篇布局,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对法的选择。对法主要有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或称流水对)。正对,就是上下联以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互补相对,互相关联。例如我在重庆开县水位调节坝风雨廊桥征诗征联大赛中的二等奖作品:“湖中丽日游,波光帆影千重画;廊内清风过,鸟语人声十里歌”,在玉林市“颂祖国、赞和谐、贺新岁”春联征集活动中的二等奖作品:“春风送福千家乐;玉虎呈祥四季安”。反对,就是上下联的词义正好相反而相对,互相映衬,形成对比。例如,我在河南泌阳铜山下元寺楹联征集活动中的入选作品:“事在人为,休言贵贱皆由命;运从天降,切记祸福必有因”。串对,就是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两句来相对,上下联具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如果孤立地看上联或下联,意思就不全,甚至没什么意义,只有把上下联连贯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我在淄博国税局税收公益宣传楹联征集中的二等奖作品:“国泰民安,神州普奏和谐曲;税丰市旺,淄水长传幸福歌”,在扬州市“绿杨春早联花香”仪征茶文化节征联中的二等奖作品:“扬子韵长,人文江北银三角;绿杨春早,风物淮南第一洲”。根据三种对法的特点,结合自己掌握的素材,就可以选择出适当的对法。

二是句式的选择。传统的楹联句式有每边(比)一句、两句、三句……,每句的的字数通常为四字(言,下同)、五字、六字、七字。创作每边两句的楹联,每句的字数是否同等可以不论,如果是三句以上的话,就要考虑句式的灵活多变,即句子要长短搭配,每句字数要有多有少,不要全部相等,以免呆板。例如,我在全国群文(非遗)网络春节主题对联征集活动中的一等奖作品:“举旗帜,抓发展,党政齐心,夯填物质新基础;扬民俗,促和谐,干群协力,守护精神美家园”,在龙南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诗联大赛中的二等奖作品:“党举红旗,披荆斩棘九旬,掀开华夏和谐景;政兴特色,破旧立新六秩,绘出龙南秀丽图”,分别采用三三四七字和四六七字句式,灵活多样,引人入胜。

 

四、格律关

 

楹联格律是楹联的生身之本,立脚之基。不符合楹联格律的作品,就不能算是楹联作品。把好格律关,首先要掌握楹联的基本特征: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其次要熟悉联律的基本规则: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再次要了解楹联的传统对格。这些内容详细地写在《联律通则》中,不再赘述。

 

五、创新关

 

楹联创新,既是楹联创作时尚的话题,又是楹联创作现实的课题,也是楹联创作永恒的主题。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楹联作品出类拔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最佳途径。

第一,思想意识要创新。楹联创作是独立的创造性劳动,作者必须有独创、原创的意识,创作出来的作品要和古人、别人的不一样。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人闲居时一刻不可无古人,落笔时一刻不可有古人。闲居有古人,学问方深;落笔无古人,精神始出。”鲁迅先生也说过:“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因此,楹联创作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意识,走出不断创新的路子来。

第二,写作素材要创新。楹联创作,既要凭文才,更要靠素材。楹联创作的素材,根源在于社会生活。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作者要创作楹联,就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否则就是空谈,就不能写出丰实、优秀的楹联作品。因此,楹联作者要树立文才为基、素材为本的写作观念,走出固步自封的个人小天地,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各种各样的风光景色、形态容貌,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曲调等;走向大社会,去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形势,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从中发现新人、新事、新物、新语言,新观点等;走向互联网,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科技,收集新资料。要注重和善于审视新现象,捕捉新信息,发掘新事物,探索新问题,吸纳新思想,收集新题材,为楹联创新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

第三,写作方法要创新。前人对楹联写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公认的有几十种,值得借鉴、采用。但是,作为现代联人,务必师古而不拘古,求新而敢出新。要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力争写作方法的新突破。例如,我在兜底儿网龙年楹联征集活动中,根据征联方提出的“嵌‘收藏’为佳”的要求,经过反复仔细地思考,在总数只有22个字的短联中,三次重复使用“收”和“藏”字,写成一联:“收画收书,收进世间无价宝;藏才藏德,藏成艺界有情人”,结果获得征联评委会专家们的厚爱,被评为二等奖。

实践证明:如今全国性的征联活动,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副楹联参赛(如2011年央视春晚征联的应征稿件是50余万件),要在浩如林海的联稿中脱颖而出,非有新东西不可。可以说,离开创新,楹联作品就没有鲜活的生命力,更没有旺盛的竞争力,就不可能在联坛上立脚出头。

 

六、用字关

 

楹联属于格律文学,又短小精悍,对文字运用的要求很高。楹联创作,最初级的要求是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对立,而高级的要求是用字精妙、对仗工整。要想出妙语、出佳联,必须做到字斟句酌,认真用好每一个字。否则,一字不当,全联皆庸。例如,我为“浪奇特约·第二届(广州)地铁春联征集”活动写的“一兔迎春,古城锦绣千花艳;五羊开泰,地铁平安万客欢。横批:和谐广州”一联,据《羊城地铁报》“第二届地铁春联征集评选揭晓”报道:“在第二轮评选中,该联因其“平稳、传统”的气质获得了最多评委的认可,分数直冲头名,而到了终评一、二、三等奖时,该联又被认为‘略显平庸’,同时,联首的‘数字对’成为击败它的‘重伤’。下联写五羊,是为了特指广州,因此上联作者就找了数字对来对五羊,但是‘一兔迎春’,为什么是‘一’呢?这个数字在解释上有些奇怪。不少评委表示,该联是个不错的联,但因为数字对得不尽如人意,结果无缘三甲,只被评为优秀奖。”从专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楹联创作必须切实把好用字关。因此,写完一副楹联后,一定要逐字、逐词、逐句进行认真检查。检查时,可先对上、下联分别进行,看用词、用字是否妥当,音节之间有无失替问题。然后结合上、下联同时进行,即对上、下联各个音节或词组进行组对检查,看对应的词组词性是否对品、结构是否对应、节律是否对拍、平仄是否对立等。关键位置(句首、句尾)的用字,更要慎之又慎,丝毫不能马虎。还要认真检查有无不规则重字、新旧声混用等情况。最好还是上网进行“平仄、重字查询”,以避免相关瑕疵漏网过关,确保楹联作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