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欢迎访问“楹联网”——更新更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   风采

楹联网

www.yinglian.org.cn

最新最全的楹联网络资讯平台

电邮:203194828@qq.com

热线:13001024648

QQ: 203194828

风采
 
陈树德:《中华联律》建议要点
 发布时间:2016/3/11 浏览次数:2934

《中华联律》建议要点

陈树德

第一  总论

一、 楹联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对联的产生在中国具有“天然”的属性,因为自然界的天地、山川、冷热、大小、高低、方圆……等等,这些自然现象表现的正是天然的对称和谐,而对称和谐是一种自然美。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的单音节、方块字,才具有表达这种自然美的功能。从这个意义来说,对联是中国式“天人合一”的产物。

二、 楹联是一种大众文化,更是一种应用文体。从古至今,上自皇宫太庙,下至猪舍牛栏,广至婚丧嫁娶,随处都可以见到楹联的身影。特别是采用大红纸书写的春联,每到传统年节,更可以染红整个华人世界。

第二  体例和格律

一、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每一副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做到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二、楹联是一个庞大的文学群体,包含“通联”、“格联”、“散联”三种体例。

㈠、“通联”:

基本格律有三条: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全联字数、句数、句式不限。

㈡、“格联”

除了满足三条基本对仗规则,还固定句式和平仄,常用的体例共有四格。

1、五言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七言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 四·四格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4、四·七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㈢、“散联”

除了满足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的对仗规则外,平仄不作要求。

 

第三、几点重要说明

一、楹联又称对联,这两个术语一般可以通用。但从发展历史看,对联主要是指书面文字,楹联是以书法作载体,并经过雕刻和悬挂的对联,所以楹联是对联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结构相同”指上下联语法结构相同,但语法结构分“句结构”和“词机构”。对联“结构相同”是指“词结构”,对“句结构”不作要求。王力分析的对仗“句式”十分详尽,仅五言对句,就列出了“九十五个大类,二百零三个小类,三百四十个大目,四百个细目”。但所有的“句式”分析,实际只是词的构成和字的词性,并不涉及“句结构”。词结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结构形式有:主谓式(名词+动词)、动宾式(动词+名词)、偏正式(定语+中心词)、并列式(相同词性)等。分析对联的结构,要避免“以二对一”,即并列结构对偏正结构,或偏正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楼台”对“绿水”(以二对一);“玉树”对“诗文”(以一对二);“花卉”对“鸣禽”(以二对一)……等等,“以二对一”的词组,违反了“结构相同”的原则。汉语结构还包含“节奏”──指语意诵读的自然停顿。如“三代表;五星旗”,节奏划分是“三•代表;五星•旗”,犯了节奏不合拍的毛病。类似的例子,如“无量•寿”对“小•阳春”,“中天•月”对“美•尧天”,“新•台地”对“寸草•心”……等等。由于节奏的划分比较细致,一般容易被忽视。

三、“词性一致”需要区分“词类”和“词性”。现代汉语的“词类”共12类: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数词、5量词、6代词、7副词、8介词、9连词、10助词、11叹词、12拟声词。“词性”也是这12类,但由于“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故词性多变。如何区分“词性”和“词类”?这里引用吕叔湘、朱德熙合著《语法修辞讲话》的一段说明:“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一类?这是‘词类’。就一个词来说,它属于哪一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一个词原来属于甲类,这是它的本性,在某种场合又属于乙类,这是它的变性。这叫做‘词性的转换’”。对于不熟悉汉语语法的撰联人,“词性”的确定,应以当代国家正式出版的《词典》标注为准,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

四、“平仄相对”需要区分“古声”和“今声”。“古声”的四声分“平、上、去、入”,“今声”的四声分“上平、下平、去声、入声”,没有“上声”。由于“古声”已经无法准确诵读,所以确定平仄只能查《韵书》,一般以《平水韵》为准。“今声”以《中华新诗韵》或《新华字典》注音为准。